焦点快报!武汉市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举行
6月2日上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武汉科技馆、武汉文旅集团武汉科技报社承办的,武汉市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在武汉科技馆举行。
活动以“点亮精神火炬 科创江城未来”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省科协副主席张清杰出席,武汉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李义龙出席并讲话。市委副秘书长刘润长,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光勇,市文明办副主任田冰,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张若光,副主席袁艳斌,2022年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杰出代表柯卫东及全市科技领域有关代表,各区科协主席及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各学会和企事业科协代表等出席活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活动隆重发布了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师丁翠娇,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研究部主任闫昊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周小国,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建新,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荆武,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姜正军,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梁深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平,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医部兼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主任谢沛霖等10位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评武汉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院士及市领导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牌。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水生蔬菜研究室主任柯卫东向获得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并作弘扬科学家精神讲话。他表示,我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的强盛之基。时代渴求人才,在奋进的新征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点亮精神火炬。他号召,全市科技工作者们携起手来,大力弘扬科学和科学家精神,承担起新时期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李义龙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并对全市科技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
李义龙表示,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点亮精神火炬,传承科技报国传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希望全市科技工作者们能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造福人民、造福社会。希望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强科普之翼,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把科研与科普结合起来,积极投身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工作,推动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时代风尚。
李义龙强调,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要团结凝聚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要聚力科技创新发展,加强科学普及推广,把科协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坚强有力;要主动靠前、排忧解难、加油鼓劲,让科协真正成为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武汉科技报 记者 张宇驰 任文 通讯员 刘炼 肖凯)
践行“科学家精神” 积极投身新时代英雄城市建设:
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如是说
投身武汉高质量发展建设热潮中,他们是武汉科技工作者的“最美缩影”,也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生动诠释者。——6月2日,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武汉市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在武汉科技馆举行。现场发布了10位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获得者。
获评时刻,他们心中是何感想?今后又将怎么做?对于科学家精神,他们是如何理解的?记者现场采访了部分代表。
丁翠娇:继续努力践行自己的使命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师)
“能够获奖,我感觉非常的荣幸!我自己并没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可是今天却站到了这样一个光芒四射的奖台上,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高度认可,也鞭策我更加努力前行。”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师丁翠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自己非常开心。习总书记说,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要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的推进科研创新,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光荣使命。她将继续努力,在自己的领域践行自己的使命。
闫昊明:科研和科普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研究部主任)
“这份荣誉既是激励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研究部主任闫昊明说,“我的博士后导师曾担任过NASA地球科学部主任,他一直醉心科普工作,其对科学的理解之深和对科普的满腔热忱对我影响很大。”他认为科研和科普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过程,做科研时可以留心记下适合做科普的故事,做科普时受大众反馈也能给予对科研问题的启发。“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我们无论在科研还是科普上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未来会继续为之努力,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闫昊明说。
周小国:有激动更多的是忐忑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奋斗进取正当时,科技铸就中国梦。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周小国表示,很荣幸被评为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有激动,更多的是忐忑。围绕长江大保护的痛点难点,长江环保集团目前正全面推进以管网为重点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周小国分享,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技人员一定要乐于学习、终生学习,要继续发挥好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在生态环保领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长江大保护“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助力长江水环境质量根本改善。
周建新:团队有一个“华铸精神”
(华科大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我们需要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年轻人投入到铸造科技行业中,去传承、发扬这门工艺。”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周建新告诉记者。每个专业都需要投入,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像新能源汽车中先进的一体化车身,金属零件占比就很大,传统的发动机或航天发动机中,它的占比都很大。而作为科技工作者,主要还是要有奉献精神,要爱国,要能够创新,要能求实,在奉献当中协同育人。为了与科学家精神相辅相成,他们团队还形成了华铸团队精神——“感恩、团结、坚韧、实干”。
荆武: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在科研之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要下最‘实’的功夫来‘啃’最硬的骨头。”47岁的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荆武在市政行业一线奋斗了28载,亲身经历和参与武汉许多重大市政项目的建设,见证了武汉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他看来,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想在科研之路走深走实,就要学习并践行科学家精神,不要想着“走捷径”,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姜正军:强化传帮带作用 为年轻人保驾护航
(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书记)
“我会把这份荣誉当成对我们团队的鼓励和鞭策。”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书记姜正军寄语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要深入田间地头,搭建起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的桥梁,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在姜正军看来,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要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年轻科技工作者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学会解决实际困难。
梁深根:把全部余热奉献给航天事业
(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项目技术总负责)
“获得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我很激动。”湖北航天飞行器研究所副总设计师、项目技术总负责人梁深根谦虚地表示,这份荣誉体现了武汉市民对航天事业的支持,是属于全体航天人的,自己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他认为作为老一辈航天人,要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航天人。自己会永葆爱岗敬业的钻劲、开拓创新的拼劲、甘于奉献的韧劲,将全部余热奉献给航天事业,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让我国的航天发展处于世界前列。
谢平:践行“绿水青山”时代信念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首先感谢武汉市对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关心与重视,同时也祝贺今天一起获奖的各位科技工作者。”中科院水生所的谢平研究员表示,科技工作者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从事生态环境研究的学者,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把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共勉说,科技工作者要持之以恒,不畏权威,敢于创新。自己将为守护武汉的水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时代信念,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沛霖:多渠道更好宣传中医经典
(市一医院中医部兼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主任)
“获评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很荣幸。这既是对一个基层医生,一个中医工作者的褒奖,也是对全市中医工作的一种肯定,对于我院工作的一种肯定。”谢沛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在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中取得了很多成就,已经根植到中国文化中。中医在促进中华民族乃至中华民族身体健康方面意义比较重大。目前,中医传播应该要有多种展现形式,这对进一步拓展宣传中医,宣传中医精神很有帮助,希望抖音、网络媒体、数字纸媒等媒介一起,合力宣传好中医经典。(武汉科技报 记者 张宇驰 任文 盛甜 丁莹 陈映琦 摄影 刘炼 肖凯)
张清杰院士:“最美科技工作者”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各领域不断奋斗的科技工作者们是武汉的骄傲,感谢他们为这座城市做出的重要贡献!”6月2日,武汉市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暨2023年度武汉“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举行。在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省科协副主席张清杰接受记者采访时向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科教人才优势是武汉的最大优势,越来越多的科技人物在武汉崭露头角。在了解到2019—2021年连续三届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中,武汉共4人当选,位居全国前列的消息后,张清杰院士很高兴,他表示“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非常有意义,它加强了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团结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进。他认为,科技工作者们的工作最终都惠及到了百姓生活各个方面,而“最美科技工作者”们则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张清杰院士长期从事新能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研究,在国际上开创了高效热电磁全固态能源转换新材料及变革性技术新领域。他说,作为科技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在强国的道路上勇于担当,发愤图强,为祖国的强盛、为创造人类美好的明天奋斗。(武汉科技报 记者 张宇驰 任文 摄影 刘炼 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