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警惕就业陷阱,保障就业安全
(资料图片)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前提。7月份,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约1158万人涌向就业市场,加上暑期高中、大学在校生寻找实习工作的高峰期,象牙塔出来的学生们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就业安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深圳张女士入职时被要求上交毕业证原件,离职时才予以归还;“黑中介”“假猎头”声称只要缴纳服务费就能提供高薪职位,结果工作没有,钱也打了水漂;传销公司、网络电信诈骗集团打着高薪招聘、公费旅游幌子诱骗赴境外从事传销、诈骗活动,拒不配合就演变成“消失的她”;“兼职刷单”、金融投资等等手段层出不穷,这些就业陷阱给涉世未深的毕业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全社会关注毕业生就业,警惕规避各种陷阱,合力共筑就业安全防线。
学法用法,勇敢说“不”。毕业生要提高安全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必要时勇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一旦遭遇侵权情况,可以拨打12333电话或前往人社部门投诉举报。找工作要寻求正规途径,接受中介、熟人或者亲人工作介绍时,要充分了解工作性质,遇到危险情况坚定拒绝、果断跑路,及时报警保护自身安全。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毕业生们要树立正确就业观,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树立勤劳致富就业观,自觉抵制各种“伪”高薪诱惑。应该看到,不同的职业岗位,客观上确实存在差异,就业者自身条件也存在差别,要结合个人特长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着眼长远,脚踏实地,保持平实之心,在社会大校园中持续学习、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迅速成长,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得更稳,拥有更多可能性。
加强监管,全面护航。全社会应该齐心协力为毕业生安全就业护航。打击犯罪规范就业市场。开展就业安全防范专项活动,规范社会招聘行为,加强网络招聘平台监督,及时发现并取缔有诈骗、传销性质的招聘广告,加大劳动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充分利用市场监督,社会信用建设,营造安全就业社会环境。扶植企业扩宽就业渠道。通过扩补贴、降税费、发贷款稳住企业“基本盘”的同时,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新农人”项目等,号召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出台引才政策、扶持创业孵化项目,帮助毕业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创就业新赛道。出台就业帮扶保障政策。2023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了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要求摸清毕业生去向,建立帮扶台账,进行结对帮扶;有的地方出台了新就业职工生活补助、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给予毕业生就业充分保障。
青年是最大的社会财富,助力青年平安就业,关系着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关联着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社会各界对毕业生倾注更多关心和重视,努力营造更加安全的就业环境,让青春在奋斗和挑战中绽放精彩。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维炜(宜昌夷陵)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