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境外银行卡绑定扫码支付,营商环境便利化再进一步
据报道,国内两大线上支付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宣称,从7月开始,将支持境外人士使用海外银行卡绑卡支付。这个消息对国内民众并无太大感觉,但对于有赴华计划的海外人士,是很重要的利好。疫情过去后,国际流动恢复频繁,此时营造便利条件,让更多的海外人士乐意来华或在华感觉便利,不仅利于文化交流,更能促进招商引资、经济复苏——为国际商贸人士提供境内便利服务,也是好的营商环境的表征之一。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有关调研中获知,部分国际商贸人士在在华短期差旅期间,遭遇在华支付难的生活不便。
(资料图片)
很多企业表示,大疫三年对经营确有影响,其中之一是人员跨境交流不便;但疫情之后,与海外交流逐步恢复时,又遇到一些新问题。
某企业高管列举了个例子,他最近带几个来华洽谈生意的老外参观,发现许多对国内民众习以为常、乃至引以为豪的优势——例如线上支付,对海外人士来说“举步维艰”、“超级不方便”:
这些外国人士习惯刷信用卡等支付方式,但国内只有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商家才提供刷卡服务,并且不一定能支持所有海外银行卡。
如果付现金,很多店铺、商家即便接受现金,很多时候也不会备现金、没有零钱可找;如果下载支付宝、微信app,又需身份证件、并绑定国内银行卡、有时还要扫脸,基本很难实现……上述受访企业高管表示,老外打算买个生煎馒头、打个车、骑共享单车,最后都搞得非常麻烦,接待方很累。他的感受也并不良好。
这位企业高管解释,不便的体验主要是短期来华的海外人士。如果长期驻华,海外人士通过办理国内银行卡等方式也能解决支付等问题。
尽管,这些不便不是绝对的,一定程度上也可通过其他途径“克服”,例如托人帮忙、减少消费等活动。但相对其他国家或者境外地区比如一些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中国香港,中国内陆此类“不便”相对明显。
不仅外籍商贸人士,海外华人归国也面临同样问题。一位微博网友的“吐槽”引起共鸣。他细数日常消费中种种支付不便,并认为这与在疫情前回国的体验存在强烈对比。为了突破“无国内银行卡”这一限制,他还尝试到国内银行开户,但在成都尝试多家银行均未成功办理银行卡。
当然,这些问题可能存在地区性、个别性(例如有网友留言说亲历办卡成功),但经历疫情期间的各类“扫码”训练,国内民众对在线支付更为熟络,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非现金的线上支付情境和行为的普遍化。
事实上,2019年,微信和支付宝便与Visa、Mastercard开展合作,让外国卡可在其平台上使用。但只有较少线上商家被允许处理国际信用卡,实际可行的消费场景较少,或设有限额。随着新冠疫情流行、国际游客减少,这类举措一度搁置。
近期微信、支付宝及相关金融机构声明,在央行允许的前提下,两大支付公司将支付场景进一步放宽至线下零售等日常消费场景。尚还不确定这些消费场景实际能开放的程度,同时还存在手续费、个人信息过度获取等潜在不利因素,但相对此前海外人士的“不便消费”,乃至疫情之前的“有限消费”,当下的举措显见提高了国际消费者支付的便利化水平。
进一步看,打造对海外人士开放、便利、友好的消费和营商环境,不仅限于支付领域。在调研中,有企业向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反映,除了支付,还存在路牌英文标识减少、越来越多场合须扫码和人脸识别等情况,让海外人士感到融入障碍。积极“搭桥建路”是社会各界在开放愿景下共同努力的方向。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