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详情

北四川路虬江路街角那点事|环球新资讯

来源:食砚无田 2023-05-30 10:10:57

图1:1932年1月17日,上海大戏院上映约翰吉尔勃华雷史皮莱两大明星合演杰作、风流狂浪热烈诙谐巨片《水手本色》


(相关资料图)

说起老上海的街角,名气最大的当推英大马路浙江路转角,其中东北角的五龙日升楼(简称“日升楼”),于清光绪年初期创设,至1931年收歇并盘与信馀号为业。之后,日升楼无迹可寻,但茶馆名“日升楼”早已妇孺皆知,成了区片地名(如老西门、大自鸣钟、曹家渡等),流传至今。而北四川路老靶子路(今武进路)街角是虹口繁荣街角之一,昔日素有“小日升楼”之美誉。但笔者对北四川路上另一个街角颇感兴趣,窃以为其名声也不在“小日升楼”之下,在此跟读者聊下北四川路虬江路街角的那些往事。

图2:1932年,北四川路虬江路口(现虬江支路)的日本兵(路口右侧电线杆上竖着“大和VENUS”(大和跳舞场)指示牌,黄箭头所示)

图3:虬江(《虹口区地名志》所附《虹口区河流桥梁图》截图)

虬江路,位于虹口区南部偏西。东起九龙路,西穿淞沪铁路,延伸至闸北区共和新路旱桥北堍止,全长2.4公里。《上海市通志馆期刊》载:“此路旧日是江水流经的地方。因外人占地并建了自来水厂后,于民国三年(1914年)填浜筑路,路因浜得名。”在北四川路东西两侧的虬江路段因原河道走向为弧形路段(图3),直到1935年,在原虬江路弧形路段北侧加筑一条新虬江路,将此段虬江路拉直接通(图4双红线所示),原弧形路段更名为虬江支路(图5)。所以,之前“北四川路虬江路口”地址,1935年之后便是“北四川路虬江支路口”,如上海大戏院、新雅茶室的地址。上海沦陷时期,虬江路曾改名为“清河路”,1945年恢复原名。

图4:北四川路虬江路街角(1918年,虬江路北四川路街角,上海大戏院、奥迪安大戏院、利男茶居、新雅茶室等标识,及图中双红线为笔者添加,1918年版《实测上海租界分图-上海南北市全图》截图))

图5:1980年代,四川北路、虬江路、虬江支路街角(图中门牌号via1929年《字林西报-上海街道名录》。《虹口区地名志-横浜桥街道地图》截图)

图6:1932年1月30日,正在焚烧之北四川路鸿庆坊口(《淞沪御日血战大画史》1932年,八月,54页)

图7:1980年代,南京东路六合路口,利男居食品厂门市部

据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记载,光绪二年(1876年),粤人在宝善街(广东路)棋盘街(河南中路)北,开设了同芳茶居,兼营茶食糖果,一大清早供应鱼粥,午市有蒸熟粉面和各色点心,到了夜里,则有莲子羹、杏仁酪可买。不久,在同芳居对面,又有怡珍茶居接踵而起,兼售烟酒。广东人讲究喝茶,他们不仅讲究茶味,还注重茶具与喝茶的环境。旧时上海的茶馆大都十分嘈杂,三教九流混杂其间,氛围污浊,广东人多不愿涉足。于是,清光绪年间,粤商在上海兴办广东茶居,其茶具精致,座头雅洁,除供喝茶外,还兼卖粤式糕点和西式糖果,颇受老广茶客青睐。

1897年,粤人钟安樵、黄开枝等合伙在英大马路152号五福衖口开办同安茶居。但英大马路一带同行挤压颇甚,同安居开业以来生意清淡,勉强维持。钟安樵心有不甘,遂起念另起炉灶。1902年,钟安樵在广东人聚居的虹口广东街独资创办茶居,取名为“利男”。为避同人耳目,钟当时不刊发开幕广告。直到1909年,广东街(即美界天潼路31号)利男居才发布开幕广告,因同安居气数已尽,钟安樵决意退出。果不其然,两年后,同安居因近年市面不好及前积欠颇巨,停闭全盘召顶,由新东“裕福堂”受盘为业。之后,从同安茶居退出的钟安樵全力经营利男居。

图8:1932年,奥迪安大戏院门前之日军,右侧近处为同裕祥绸布洋货号

图9:1927年,北四川路虬江路角崇业里口(上海大戏院对门),新雅茶室

图10:利男居今天开幕(《新闻报》1938-3-24,第5版)

1910年代初期,北四川路(老靶子路至虬江路段),马路弯弯曲曲成之字形,两边东、西崇业里,沿街均无店面,夜间只有几盏路灯,行人过此,顿感幽暗冷落。直到1917年,粤商曾焕堂在北四川路100号虬江路(现虬江支路1408号)口开办上海大戏院后(图1),这个街角开始闹猛起来。1924年,天潼路利男居因房屋不敷使用,钟安樵盘下北四川路(西侧)101号虬江路北首小旗亭酒菜馆,将利男居迁此街角(上海大戏院斜对面,图6)。1925年10月,粤商陈彦斌与英美烟草公司联营之美商奥迪安电影有限公司在北四川路102号鸿庆坊(宜乐里旧址)北侧,投资兴建的奥迪安大戏院开幕,首映派拉蒙影片《剑底莺声》。

1925年6月,伍联德创办良友图书印刷所,其出版部设于北四川路虬江路口奥迪安大戏院隔壁鸿庆坊口三层洋房(图8,与利男居同楼)。1926年2月,《良友画报》创刊。1927年1月,良友图书印刷所因扩充营业,旧屋不敷应用,迁至北四川路B字20号(四川北路861-865号,塘沽路至海宁路中间)。几年前伍联德盘下北四川路101号(原郑少潭所办之文化印刷公司)作良友图书印刷所出版部办公场所,“良友”迁走不久,1928年创造社出版部接踵而来,看来此号与文化出版业有缘。

1927年9月11日,北四川路虬江路街角又迎来一家广式茶楼,广东南海人蔡建卿创办的新雅茶室在上海大戏院对面、西崇业里口正式开幕。新雅茶室系坐西朝东一开间门面三层楼房。底楼沿马路门市经营罐头食品、广式点心;二楼为广式茶室、粤菜小吃等;三楼为雅座,陈设椅位,精洁异常,桌为小圆玻璃台面,茶碟茶壶多为国产名磁,巧小玲珑,清洁可爱。当年林微音正在为《时事新报》副刊写短文,拿到稿费爱坐茶馆,他是“新雅”的常客。由于新雅茶室环境幽静,晚市要开到次日凌晨一点钟,方便聚会聊天,茶食价格也不贵,尤其在餐具消毒方面,店家操作规范可靠,便吸引了不少爱坐茶馆的文艺界人士。从傅彦长(1892-1961)留存的日记来看,1929年全年他上粤菜馆十家139次,其中单新雅一家即达104次,其中有一天两去的。用现在的说法,傅彦长先生是新雅的忠实粉丝。另外,朱维基、张若谷、黄震遐、戴望舒、刘呐鸥、邵洵美、叶灵风等人,也是新雅之常客。值得一提的是,只要聚会有邵洵美在座,那所有茶点费或者中午便饭等,概由洵美包办付帐。“......我們每逢星期日、大家總是不約而同的從老遠地方趕到北四川路虬江路轉角的“新雅”、那裏我們稱為無聊者的“薩隆”Salon、是星期茶會的所在、在裏面從早上八九點起一壺清茶、二碟點心、談天說地、一直到鐘鳴十二下、方從各自打道回府、這樣的境遇、給我不少的興奮、使我自然地傾向着文學”(乌衣:“若谷与他的文学生活”《申报》1928-11-3,第28版)。而新雅茶室,也由于常在文人(茶客)发表的文章里出现,便逐渐出了名,营业日益发达。1931年,蔡建卿从哈同洋行购得南京路市政厅旧址一亩余地建造新馆,并改名为新雅粤菜馆,次年8月正式对外营业,其规模比旧馆大了好几倍,二楼的茶座分了东、西两个厅。茶客除文学界朋友外,还有戏剧界如应云卫、袁牧之等;电影界如王引、艾霞等;以及摄影家、画家、小报作者等。

1917至1932年间,戏院、茶居(室)、咖啡店、饭店等云集于北四川路虬江路角,形成了餐饮、娱乐之旺角,这个街角日趋繁荣。但好景不长。1932年1月30日,日本便衣队纵火,且前来施救的租界救火车遭日军阻拦,使奥迪安大戏院、利男居及鸿庆坊毁于一旦。之后,新雅支店继续营业,但生意清淡,直到1937年“八一三”战事爆发而停业。利男居沉寂六年后,迁至租界浙江路宁波路口,重新开幕(图10)。上海大戏院虽勉强复业,但预感大战将临,在劫难逃,不得已在1937年第二次淞沪会战前夕宣告歇业。

--------------------------

①虬江路将次告成(《申报》1913-2-15,第7版)

②闸北公共汽车五路车站改停新虬江路口(《申报》1935-10-20,第14版)

③新开同安茶居(《申报》1897-8-23,第12版 )

④陈无我在1928年出版的《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中,列了一张“二十年前上海英租界茶坊录”,罗列清末“茶肆之知名者”,同安茶居未录入英大马路知名茶肆名单中。可见当年同安居在同行中的地位。

⑤利男居三十週纪念减价(《新闻报》1931-9-23,第16版)

⑥新开利男茶居(《新闻报》1909-7-6,第14版)

⑦谢菊曾《十里洋场的侧影-虹居随笔》(1983年花城出版社版,第63页)

⑧利男居受盘小旗亭酒菜馆(《申报》1924-3-17,第5版)

⑨奥迪安大戏院开幕广告(《民国日报》1925-10-9,第1版)

⑩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迁移(《申报》1927-2-12,第1 版)

⑪新雅商店开市有期(《新闻报本埠附刊》1927-9-10,第1版)

⑫林微音(1899年-1982年),1930年代海派作家、诗人。江苏苏州人。笔名“陈代”。

⑬奥迪安后大火 日本便衣队纵火(《申报》1932-1-31,第7版)

分享至:

上一篇:煤价上涨暂时无望 夏末行情值得期待-世界百事通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推荐